最厦门旅游 > 厦门周边游攻略 > 厦门周边游:古城护遗在行动泉州陆续组建18支护遗志愿服务队

厦门周边游:古城护遗在行动泉州陆续组建18支护遗志愿服务队

By 最厦门小醉Hao 2017-08-20
旅行家专栏出品    |    已有740人阅读

志愿者向游客宣讲,让他们进一步发现和品味古城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魅力。

  核心提示

  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中的祈风石刻,横卧在入海口的洛阳古桥,文兴古渡头的古老石碑,高耸山巅的万寿塔、六胜塔等16处遗产点,它们是古泉州千年历史的见证。这些地方也活跃着一支支守护这一处处史迹的队伍——“古泉州(刺桐)史迹”护遗志愿服务队(简称护遗队)。日前,记者从泉州团市委了解到,为弘扬保护遗产的全民意识,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古城护遗 青年先行”主题系列活动。同时,团市委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到古城护遗的志愿服务中来。

  志愿服务 青年护航古城申遗点

  8月4日上午,在清源山老君岩造像前,一群年轻人高声朗诵着《道德经》,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这个活动是由丰泽团区委、丰泽区文体局组织辖区护遗志愿服务队所举行的护遗行动。来自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在诵读活动结束后,协助景区工作人员开展景区清理、拾捡垃圾行动。“你们的活动太有意义了,看到你们这么青春朝气,热心志愿服务活动,真为你们这群可爱的护遗志愿者点赞!”来泉旅行的台湾同胞黄梦荣老先生激动地说道。

  随着“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的深入,古城泉州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泉州团市委在全市发起号召,在16个遗产点招募志愿者,组建“古泉州(刺桐)史迹”护遗志愿服务队。

  据泉州团市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18支护遗志愿服务队(16个遗产点及2个关联点)已经陆续组建,并开始志愿服务活动。”据悉,每支护遗队均会确定一名总召集人,志愿者来自各高校、申遗点附近中学及社会各界。主要在申遗点常态化开展护遗志愿服务,包括双语志愿讲解、遗产点(关联点)实地环境保护、进村入户宣传遗产保护知识、申遗知识进校园等活动。

  专家指导 护遗队伍更具专业性

  现年68岁的原九日山文管所所长胡家其,退休多年仍默默地守护着九日山,对于山上的一草一木及摩崖石刻上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如数家珍。据九日山护遗志愿服务队总召集人陈日升介绍:“胡老是我们团队的专家成员,我们召集了几名大学毕业生志愿者作为九日山讲解员,胡老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这样就能为游客提供最翔实的讲解。”胡家其说:“九日山是泉州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翻阅、鉴读,我希望可以将我了解到的都传递给青年人,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闽南文化。”

  “护遗队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并不了解文物保护该做些什么。为了提高护遗志愿服务队的专业性,我们要求每支队伍都要从属地有关部门、高校、民间,邀请遗产点的专家加入,组成护遗专家队伍。”团市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除胡家其外,晋江博物馆馆长吴金鹏、晋江市五店市管委会副主任范清靖等均作为所在县(市、区)护遗队的专家成员,给予志愿者文物保护方面的指导。

  古城护遗 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

  为了响应“古城护遗 青年先行”的主题活动,今年7月,泉州市14所高校500多名大学生组建成了43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16个遗产点,开展护遗专项互动。泉州黎明大学实践队的同学小王说:“我们能做的事很有限,希望未来可以参与到更多的护遗工作中。”

  “参与护遗志愿活动,并不仅仅是在申遗点进行捡拾垃圾这样简单的工作,我们也需要专业性更强的志愿者加入。”团市委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研习班在泉州举行,50余名来自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全程参与服务,为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代表介绍泉州文化历史,用自己的学识切实助力申遗,得到了各国嘉宾的一致认可。

  不仅如此,在民间也有诸多致力于保护“古泉州(刺桐)史迹”的护遗青年。石狮的姜玉荣是一名乡土文化爱好者,在8年多的时间里,他走访了200多座古厝,拓下了500多件家训,用镜头记录下散落于民间的文化遗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更多人介绍泉州的文化魅力,同时他也期待能与更多的志愿者一起,唤起更多人对闽南文化的重视。

  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唐洪杰说,青年参与护遗行动能具体感受到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涵,与古城深厚的人文底蕴互动、共鸣。“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体现着泉州的文化软实力。作为青年人更要学会如何讲好泉州文化故事,提高泉州人的文化自信,为助推泉州城市文明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查看更多:厦门旅游攻略厦门游记厦门旅游景点鼓浪屿旅游攻略

专栏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