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厦门旅游 > 厦门周边游攻略 > 宁德蕉城鹏程历史文化街区:聚焦旗袍秀 显影旧时光

宁德蕉城鹏程历史文化街区:聚焦旗袍秀 显影旧时光

By 最厦门小醉Hao 2018-08-15
旅行家专栏出品    |    已有4194人阅读

15

事件回放

为更好营造文明城市形象,展现蕉城历史文化魅力,日前,蕉城区新闻中心通过策划一场民国时期古民居里的旗袍秀,还原民国时期蕉南街道鹏程社区大华路古民居大宅内四世同堂的日常生活,演绎大宅里的好家风、深闺文化、独守文化,体现妇道礼仪与中国女性婉约之美,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力求还原历史场景,以史为鉴,宣传在特定历史时期,鹏程街区所代表的历史符号,更好地宣传打造蕉城区古街区文化,营造古街区传统文化氛围,使之成为闽东的“三坊七巷”。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居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生活环境的愿望,为古街区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与利用好古民居群及其历史文化资源,达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目的,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成为蕉南街道与鹏程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市、区两级有关方面开展了该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了开发与保护工作,致力营造文化氛围,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着手古街区综合整治,对古民居进行地毯式的卫生清理、电线线路整改。此次人文活动,主办方希望借助别开生面的靓丽旗袍秀,在光影聚焦中还原一个古民街区的人文芳华,让珍贵的民居遗存老树发新芽,迎来它的春天。

背景长镜头

蕉城区蕉南街道鹏程历史文化街区,鹏程街区面积约0.15平方公里,大体呈长方形。是千年古城宁德县城主要街区之一,是古时宁德文化中心,亦是当时富人的聚集地。由30多栋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构成的古民居群落,基本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仍保留着闽东乃至福建省少有的明清时代较为完整的县治街区格局。2017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的每座房子都有它的传统印记与传奇故事。其中,具有历史价值的不下四五十座。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这样大型的古民居群落,成为城市中一道别致的风景,更是蕉城民俗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好载体。

置身鹏程历史文化街区,穿越民国时期春和秋,这些玲珑倩影,为您讲述大宅门的故事。

16

旗袍秀拍摄地之一:优雅黄厝里

一阵雷雨过后,大华路15号“月爿坪”老宅门前的青石板路泛着冷色调的悠光。大门前照墙内的空地依然呈半月形,这便是“月爿坪”名字的由来。

月爿坪照墙大书“福”字,后厅天井照墙书“寿”字,了然道尽东方哲学的人生观。

大厝的布局三进连月爿坪透左边门楼及后座右边墙外旷地,并两处小屋,连水井厕所前后四周砖墙。仅面阔就有5间,厝内有水井2口,天井9个,50多间房间。

前座大厅,楼栏雕栏玉砌应犹在,屋顶马头翘角的彩色泥塑斑驳依稀,只是那大厅红砖铺地没了踪影,清代的石鼓被窃,换之以今人打制的新石鼓。

厅内悬挂的由福宁知府严良勋、海军上将萨镇冰、东路观察使、禁烟总办陈培锟奖给的五面牌匾以及光绪二十六年两道圣旨,早已在“文革”中被毁,或不知去向。前座大厅是黄厝里的亲朋好友的议事或娱乐之处。

大厝原为林姓产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业主林让泉卖断给黄厝里的两位先祖:黄承箕(1852—1935年)、黄承志(1878—1939年)兄弟。这两位黄家先祖好生了得,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其兄黄承箕帮助福宁府治理开发三都澳。其弟黄承志连任当时宁德县商会会长,造福桑梓。

漫步在老城间,温暖的记忆与现实的破败常常在唏嘘之间,让人想着时光倒流的美好。夕阳穿透过蜘蛛网,用长焦拉进,真真切切见证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审美情趣。

旗袍秀拍摄地之二:奢华蔡厝里

14

大华路,蔡厝老宅,像一座历史的藏宝库。以观音弄为界,分为上下两座,由“蔡百万”的8个曾孙平分而住。

今天,故事中的主角——蔡厝里下座,则建于清初(于光绪九年,由蔡氏买进)则由排行三四五六的居住。

房屋严格遵循传统建筑构造,以清代砖木结构为主,大重门、小扇门、木门木窗处处精雕细琢。就连梁上的雕花也十分讲究,以简单的几何图形勾勒出典雅的“花”状,均匀对称,整齐有序地铺开,再以蓝色为基础色调勾边,低调优雅,尽显大户人家的讲究。每当脚跟摩擦着二楼的青石板发出“咄咄”的声响,脚跟的节奏向我们启示着蔡氏建筑之奢华。

沿着狭长的木梯辗转至二楼,那被铺满青灰色的石砖地板,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无需任何语言描述已昭然宣告。而这样奢华的建筑排场,又曾几何时在其他大宅院里出现过呢?

蕉城的蔡家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姓氏。其始祖蔡南益元朝末年由泉州府漳浦县八角井迁居宁德四都蔡洋,迁入时间不长。而能够在县城站住脚且形成气候的独此一家,一跃成为清代宁德第一大姓。

蔡家的发迹史,在宁德亦被称为传奇。据蔡氏族谱记载,蔡氏始祖南益公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迁徙之初,以种菁为业,搭盖茅寮居住。

此后十几代虽然艰苦创业,仍不能跻身仕族阶层,与宁德的林、左、彭、陈、崔等大姓媲美。

明代嘉靖时期(1522-1567年),第七世三溪公的卓识远见使家族产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嘉靖十九年(1540年),蔡三溪率家人从蔡洋经金溪、驿马站两次移徙后,最终定居于县城北门外,为蔡氏家族的兴旺发达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蔡氏逐渐站稳了脚跟,人丁也渐渐兴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仍不能与县城崔、彭、陈、林、左五大姓同日而语。

到了清代中叶,随着蔡志谅的步入社会,蔡氏家族进入了历史的鼎盛时期。蔡志谅是蔡威的高祖父,他的这一支构成了蕉城蔡氏的主流,最为世人瞩目,被称为“家庙蔡”。

蔡志谅是个目光远大、心胸宽广且具有商业头脑的地方绅士,靠经营茶叶、陶瓷生意发家而成为当时的宁德首富,人称“蔡百万”。

蔡志谅对于社会公益事业毫不吝惜,他曾捐巨资重修县学文庙,并于咸丰元年至十年(1851-1860年)四次捐资三万串,以纾国用。

遥想曾经这里的繁华与如今的寂寥,老宅的故事还在延续,只是故事的主角渐渐远离。可是,对于老宅来说,回忆终究是回忆,那些逝去的光阴丰富了“他”的资历,却也荒芜了“他”的过往。

而老宅依然在固执着“他”的固执,任由寂寞在心头,可是回忆永远不回头……

(图片摄影:王铁斌 李在定)(郑承东 林翠慧 陈仕玲)


查看更多:厦门旅游攻略厦门游记厦门旅游景点鼓浪屿旅游攻略

专栏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