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厦门旅游 > 厦门周边游攻略 > 闽南文化,让旅游“潮”起来

闽南文化,让旅游“潮”起来

By 最厦门小醉Hao 2019-10-22
旅行家专栏出品    |    已有9486人阅读


夜色中,“花仙子”的裙摆如瀑倾泻。


游客可以在漳州文化旅游体验中心门口的乡音邮局生成一张声音明信片,传递来自漳州的美好祝福。


在漳州文化旅游体验中心,游客跟着民间高手体验非遗项目。

  舞龙舞狮、大鼓凉伞、长桌宴、夜游花都、文化体验……今年初以来,闽南文化活动成了漳州旅游名副其实的主角。

  越来越多的闽南文化融入人们的旅游生活中。它的背后,是“文化+旅游”观念的深入,更是产业融合的加速。闽南文化正成为时尚,成为潮流。

  古城绽放异彩

  铿锵有力的鼓声中,表演者迈着粗犷豪迈的舞步,舞动着造型别致的凉伞,队形伴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换着……12日,一场大鼓凉伞展演活动在漳州古城西广场开演。来自漳州各地的10支队伍参演。

  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鼓凉伞舞,是漳台两地独特的民间歌舞,起源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队在欢庆胜利时跳的一种群舞,如今已成为漳台民间喜庆、迎神赛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全市各地有许多大鼓凉伞的表演者。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动作不规范。因此,从去年开始,漳州市艺术馆牵头组织全市上百人免费学习大鼓凉伞,目的就是规范动作、提升表演水准。”芗城区文化馆原馆长黄少娜表示,这场表演,正是一年来学员们的成果展现。当然,它也是今年漳州市闽南文化活动的匆匆一瞥。

  7月5日,古城长桌宴在漳州古城太古桥开席,八方来客汇聚古城,围坐于百米长桌“品地道小吃,读闽南文化”。9月27日—9月29日举行的漳州古城文化节,展现的是“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

  漳州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犹如凝固城市记忆的“博物馆”。当地政府经常在这里举办讲古、非遗展示等各类活动,这里也成了市民们近距离领略闽南文化的“老地方”。在古城文化节中,200名小学生在孔庙诵读经典文学。琅琅读书声传来,“以德为基、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正通过全民传诵而深入人心。舞龙、舞狮、腰鼓、大鼓凉伞等10余支当地民俗文艺表演队一路前行,一路表演。戏曲、木偶等表演别具闽南特色。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类型的旅游线路、景区成为游客出游的偏爱。古城还会继续挖掘闽南文化资源,举办以‘节庆’‘民俗’‘庙会’等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旅游活动。”芗城区文联主席李鹏表示。

  迈向旅游新经济

  闽南文化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的内涵仍在不断充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其中,花卉文化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如何深化花卉文化,值得探索。

  月光如水,树影婆娑。9月以来,漳州开启“夜游花都”新项目。“夜游花都”共设八大主题,包括光舞律动、花语仙踪、云中漫步、沙漠之光、湖心魅影、花仙子、梦幻花园和梦圆花仙。绚丽花海灯光中,“花仙子”的裙摆如瀑倾泻;互动屏幕光影跟随身体动作变幻,呈现出“花语仙踪”的迷离……变幻的灯光,为百花增添了“梦幻”的色彩,各式景致让游人目不暇接。一处“时空隧道”更是成为游客必经的“打卡点”:绚丽灯光和水雾幕帘,形成时光长廊,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过“时空隧道”。

  这地方是否有动人的故事、尘封的历史?有的!在东南花都一处树木茂盛的丛林,有一个神秘的“森林”影院。独特的光影中,正在“上演”凌波仙子和龙哥拯救圆山百姓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互动,运用3D投影、互动装置、舞台电脑灯、激光、雾森、气爆、水喷等手段,东南花都改变传统造型、明暗、角度和方向,为景观实现“变妆”。游客们携手漫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花都蕴藏的文化内涵。

  此外,今年端午假期,漳州市还举办了“龙江韵”闽南文化专场,丰富多彩的芗剧、南音、大鼓凉伞舞蹈等民间传统艺术轮番上演,娓娓传递出闽南的乡音古韵。

  “从旅游大巴跟团游到自驾游、徒步游,从单纯的‘到此一游’到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的旅游新经济。旅游的方式越来越多。”从事多年导游工作的林美华表示,人们旅游思想观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使得闽南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融入人们的生活。

  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时尚

  非遗文化一直是漳州旅游的一张“王牌”。要让非遗成为体验式消费的项目,就需要在保持其在文化特质基础上进行现代设计。怀着这样的初心,今年9月,漳州文化旅游体验中心开放了。

  走进体验中心,漳州全域旅游VR数字平台和先进的冰屏映入眼帘。平台收录了整个漳州市文化旅游VR大数据系统,制作漳州全域旅游系统菜单,让游客直观感受到漳州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的智慧魅力。在VR互动体验区,游客佩戴上AR眼镜,仿佛飞翔在高空中,俯瞰漳州各个景区的实拍场景。

  在文旅产品展区,非遗体验活动不定时举办。惟妙惟肖的剪纸,展示人生百态的木偶,色彩斑斓的风车,精妙的水仙花雕刻……游客可以跟着民间高手一起,体验水仙花雕刻、木偶表演、木版年画等多种非遗项目。

  布袋木偶,源于传统戏曲。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只见现场观众拿着画笔,在素白的模型上一笔一笔勾勒,黄白红黑,一脸千变。一位少年用“大木偶”的头碰了碰“小木偶”。这个瞬间,让人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离开之时,游客还可以在体验中心门口的乡音邮局,记录下心情、故事或者祝福,生成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声音明信片。

  听芗剧、学南音,体验剪纸,烧制克拉克瓷……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将闽南文化项目列入旅行清单。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营销方式,漳州旅游获得了高速增长的新动力。“亲身体验,才会对‘博大精深’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闽南文化也从文字资料里的‘单调面孔’变得具象起来。”大四学生郭进凯表示,如今自己对闽南传统文化越来越着迷,并且发现闽南传统文化也可以变得很“时尚”。


查看更多:厦门旅游攻略厦门游记厦门旅游景点鼓浪屿旅游攻略

专栏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