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初见》

85
xuelian13148LV.23 分享于
2016-04-07 00:373602
这篇游记说到了:家庭hotel

-- 序文&后期 --:Meya;
-- Photo&配文 --:Shunz;
-- 行动轨迹 --:曾厝垵、胡里山炮台、厦大白城海滩、厦门大学、中山路商圈、鼓浪屿

当我们的生活被“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吃饭睡觉”所充斥的时候,心里的积郁就迫切渴望得到某些改变,改变往往需要很冲动地下决定很冲动地去执行,且后果不得而知。所以冲动很多时候不被人认同和喜爱,而“冲动”所为,实则反应了我们真实的内心所向,它热烈直率,它不做作不扭捏。所以当你冲动做某些事的时候,不要排斥,因为它是在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你还活着,对!有血有肉有血性的活,不是行尸走肉般。

这就是我们出行的初衷,不被一些人认同,却依旧乐此不疲。去厦门是周四做的决定,周五出发。很享受这种“快”感,不用瞻前顾后前思后想,勇往直前,顺着心的方向。时间很短,却不想用“匆匆”二字,这不符合我们对旅行的定义,所以我说:厦门,初见,你好!

清晨,阳光洒满厦门岛,汽车经过白城天桥,驶向沿岛路,一边是海滩白浪,一边是民居,我开始羡慕这里居民的生活。我们订的家庭旅馆就在这里----曾厝垵,一个很包容的小村落,新旧并存,宗教并存,我们的旅馆就在基督教堂的后面,弯出小巷,马路那边就是可以漫步的海滩。



7月初短游了一下Meya喧嚣已久的厦门。在坐了十几个钟头的大巴,历经邮箱漏油、发动机皮带断裂等导游号称的“小”问题后终于是到了,先入住在一个叫曾厝垵的小地方,提前订的家庭hotel。盥洗后准备好好把厦门踩一踩。

厦门乡墅家庭旅馆


这里就是家庭小hotel了,真的很小,二层小楼,不超过10间,整的还算干净整洁,二楼满了,我们入住的是木标牌后门口有吊篮那间。

厦门乡墅家庭旅馆

厦门乡墅家庭旅馆


Meya订的橙黄桔绿单间,铁艺窗还有点feel,各房间都有个主色调,例如蓝色海洋、紫色梦幻、绿野仙踪之类的,店家小妹纸挺有心。


洗漱完毕出来闲晃路过一家小旅馆,院子里有点地中海风,Meya忍不住上去矫情了一小把。


就近原则,先到了离曾厝垵一箭之隔的胡里山炮台。炮台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花了白银5万两才购得。该炮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


跟旁边那个举旗的导游对比,就知道此炮具体有多巨了。


炮台内部庞大复杂的炮身(炮台内部空间狭小,焦段又不够广,实在是拍不全),感慨德国人的重工业水平之深厚。炮身边上的环状轨道是用来给小推车运送炮弹的,整个巨炮操作时需要12个人协同完成。


跟巨炮配套的巨炮弹,差不多半人高,一颗300多斤,就剩下那么十几颗了。


炮台的议事厅,用声光多媒体效果展示了一段当时的战略讨论会议,做的比较逼真,头还会转动。最左边那位没露脸在掐指一算的是操作员。


兵营中掏耳屎的阿兵哥


还有伸懒腰的阿兵哥,估计要上炮台去值夜哨。


咱也为炮台的基础建设出点绵薄之力。


胡里山炮台旁边就是厦大白城海滩了,沙子粗,贝壳碎片多,相当扎脚。海水质量也不算太好,带了泳衣也没兴致下去,就随便走了走。Meya童鞋不知道拍啥拍的那么喜笑颜开。


得瑟个啥,舌苔那么厚,还不多喝点水。


从白城海滩去往厦大的天桥。
未完待续...


步入传说中有“中国最美大学”美誉的厦大校区


两只厦门市政府送的黑天鹅在厦大芙蓉湖中悠闲的吃着岸边的小草。


厦大里好几栋这么有味道的楼貌似都是学生宿舍。


人肉指示标:我们从白城 海滨东区过来。


老宅子,古旧古旧的。


厦大科学艺术中心,又名“翰名楼”


夏天绿意葱葱的狗尾巴草。


厦大田径运动场


无语


甩帽子


阿拉蕾在厦大喝奶。


从厦大正门穿出,留个影。


厦大和南普陀寺已经不是一箭之隔了,而是一墙之隔,难怪说是小和尚和大学生共同修行。
好高的门,Meya童鞋想飞上去扣下门环。


万寿塔


天王殿


大悲殿

未完待续...
中山路,是厦门最老牌的商业街,人流旺,商品多,名气大,不论往昔还是如今,人们一提及厦门,就言必中山路,到厦门,中山路是不能不去的!
在Meya童鞋的厦门同事的导引下,我们在中山路转了一圈又一圈,观赏中山路富有特色的骑楼,中间不断被推荐各种美食。从下午5点转到晚上10点,有如耐力赛一般不断挑战我们的体能。回到旅店,在倒向枕头的那一刹那我就进入了休眠状态。
====================== 中山路的建筑风格 ======================
中山路的建筑都是骑楼,骑楼建筑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大约在鸦片战争后就传入鼓浪屿和厦门。传入厦门后,又与厦门的地域特点相结合,形成了骑楼街市。这种建筑有着浓郁的南洋风情,粉红和乳白是主色调,经过岁月的洗礼,斑驳的墙体与古旧的木窗更为骑楼增添了几分特有的神韵。


====================== 中山路上的特色美食 ======================
这个厦门的美食就数不胜数了,我们当晚在中山路也就见识到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虽然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尽量清空了内存,但在美食面前还是显得容量过小,到最后我已经是塞不下半滴汤汁了。


厦门老字号佳味再添以前的名字是“吴再添”小吃店,是厦门小吃泰斗吴再添先生在解放前自己的买卖,后来公私合营和归了国营。但是前几年,企业好像也被个人承包了,老人就发了个声明要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招牌,重新来了家“吴再添小吃店”。以前的“吴再添”就改名为“佳味再添小吃店了”。


在佳味再添,最大的特点是“品种多”,都是些再“通俗不过”的厦门食品。有代表性的沙茶面、肉粽、土笋冻、炸五香、虾面、芋包,这些在这里都可以吃到。
这里的售卖方式还沿用了以前国营饮食店的风格,先买小票,再凭着小票取食品。
价格嘛,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算是“超级便宜”了。卫生情况“一般般”,也“没什么服务可言”。


好多碗油葱粿


卖各种卤味的窗口,可以按照不同的价钱来拼


油光放亮的油葱粿,闽南话也叫碗仔粿。具有嫩糯芳香、清鲜淡爽的特点。
【渊源】相传一户人家,在蒸制米粿时,家中顽皮小孩,揭开蒸笼偷吃半生半熟的咸米粿,嫌其平淡无味,顺手把一碗肉丝倒入米粿中。被大人发现后,生米已蒸成熟粿。吃的时候,大人发现这样的做法,吃起来更加多样味道也很不错。于是,人们竞相效仿,最终演变为油葱粿。


相当Nice的肉粽,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最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
【做法】: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烹烧。
【吃法】: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称烧肉粽。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蓉、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芋包:夏秋季节小吃。
【做法】:系将摈榔芋削皮洗净捣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淀粉、精盐、搅拌均匀,在碗的内壁涂上一层油,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荸荠等片丝馅料,再盖上一层芋泥。轻轻倒扣取出放在蒸笼里蒸炊而成。
【吃法】:食用时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酱等,味道更好。
【渊源】相传,祖籍同安埔尾的一位在外征战的将军,他解甲归田后回到故乡,讲究饮食,把槟榔芋头去皮挖心,填入作料,放在蒸笼炊熟,趁热蘸些调味就食。据说这是芋包的前身。


当日印象最深刻的炸五香卷。色泽赤褐色,鲜香酥脆,馅润滑甜美,热食味道尤佳,佐酒甚宜。
【做法】: 将瘦肉配上青葱、扁鱼、荸荠、鸭蛋、味精、上等酱油、白糖、五香粉。搅拌均匀,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锅炸熟。 
【吃法】:切成小块,食用时配上沙茶酱。红辣酱、芥辣、萝卜酸、芜英、甜酱等佐料,味道更加鲜美。


八婆婆连锁的烧仙草,才¥3.5,里面的大红豆软软的,花生米脆脆的,记忆犹新啊。
有两种口味:蜂蜜、奶茶。Meya跟偶都喜欢蜂蜜的。
搞的Meya回深圳来到处找类似的烧仙草喝,目前还木有发现可以比肩的,而且还起码贵一倍以上。


大名鼎鼎的黄则和花生汤,太甜,甜的发腻。偶们都不稀饭;
据偶们观察,一拥而上的人群中,十个有十个是外地人,厦门人自己都不喝。
不知道咋炒作起来的,估计和位置有关系,正好在中山路通向鼓浪屿的码头附近。


当晚转完圈圈后的宵夜:海蛎煎,闽南语叫:蚵仔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小吃。香鲜细腻、美味可口。
这个小店相当的隐蔽,如果不是熟客,估计找不到的。隐约记得在女人街的另一头某个小巷子里。
【渊源】:关于蚵仔煎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一六六一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从局口街(女人街)穿出来,有名的大榕树下在厦门晚报在现场教厦门话;
旁听了下,感觉和台湾的闽南语很类似,跟着老师练了两句,完全木有摸到那几个名词的方言发音规律,貌似比英语还难。


中山路的南端就是码头了,正好准备第二天上鼓浪屿,提前来码头踩个点;
原来码头上有两种轮渡,一种环岛的,一种直达的。


未完待续......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4.5分钟可达。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根据前一天踩点的路线,第二天按计划做直达轮渡上鼓浪屿岛,问题是周日上岛的人多如牛毛,真担心鼓浪屿都被踩沉了。尤其是龙头路附近,跟赶集一样闹腾,这点跟想象中充满情调的场景差了太多。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来得及用脚步把岛上的角角落落都丈量一遍。只是匆匆的走访了些之前查攻略时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点,基本上只在鼓浪屿的东南半端活动。


从轮渡上回望码头这厢


几分钟后,渡轮调了个头,准备靠岛了。
  远处就是位于皓月园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巨像矗立在覆鼎岩上,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貌似是个新弄的教堂之类的建筑,旁边有几对新人在拍婚纱照。


岛上的教堂真的不少


不经意间抬眼望去,随处都有靓丽的小景
 


不赶时间的话,可闲赋片刻之处随处可见


Meya童鞋的胶片机也终于出山了

  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门都破烂的这么有味道


虽然晾晒的衣物也有点小feel


Meya的巨人版阿拉蕾造型


很有造型,形式感很强的炸虾饼


鼓浪屿特色Postcard

拍个小花


晃到菽庄花园了,菽庄花园坐落在鼓浪屿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尔嘉,又名叔臧,园名即以他的名字谐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失败,翌年割台湾给日本,林维源及其子叔臧不愿当亡国奴,迁到鼓浪屿居住。其后,叔臧建了这座花园。菽庄花园总面积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本来这个庭院以静为主,静中生趣,但眼前波涛拍岸,浪花飞溅。涛声回响,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对比,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妙趣横生。


插播一下从菽庄花园远眺的日光岩(考虑到日光岩人多票价高,且时间紧,就没做考虑了)。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体贴的Meya童鞋看我背大包很久了,一定坚持要跟我换包背,没想到背起来也挺帅嘛。


这里才是咱花几十大洋进菽庄花园的最重要目的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分AB两所,上下两层,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时间实在是太紧了,从钢琴博物馆出来,我们就匆匆往码头方向赶了。顺道一路把沿途的几家特色小店串个门。


巨无霸霜淇淋,芒果口味的。


传说中的张三疯,奶茶加了花生、葡萄干,味道嘛,真的一般了。
店里那个人头攒动啊,不懂了,里面的人哪里还有喝东西的兴致。


赵小姐的馅饼,外卖窗搞的蛮复古的。


特色小店都提供自助盖戳,以作留念,前面巨无霸的戳也很巨大。


购买渠道很多,网购、邮购、现购任君选择


龙头路上快到码头的一家小店,走的太匆忙,店名都忘了。


回来的渡轮上再次眺望厦门岛。
  回顾:鼓浪屿确实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富有人文情怀之地。不过,个人感觉鼓浪屿也被过度开发了(人怕出名猪怕壮,景点也一样)。原有的人文底蕴现在估计已经保留不多了吧。那种所谓的岛上每家每户都有乐器的说法应该已经过时,至少我们一路上没有感受到半点音乐之乡的气息(想想也是,每天那么多游客拜神一样的蜂拥而至,吵吵嚷嚷的,那还有灵感和情绪做音乐呢)。希望鼓浪屿能继续保留更多原生态的美丽,少一些刻意的雕琢。
此次《厦门·初见》到此告一段落。

本篇游记共帮助了3394名厦门游客。版权归原文作者@Shunz顺子 原文链接,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QQ:2317881823
相关目的地:
6347张照片
相关目的地:厦门

游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