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九州》之八闽履迹(八):马上,立刻(厦门篇)

77
jfikdaxiLV.27 分享于
2016-03-30 17:147247
这篇游记说到了:鼓浪屿,菽庄花园,黄则和


前言
       历史将铭记这一刻——2010年4月26日8:17分!
期待已久的福厦高铁,犹如当年翘首福厦高速一样,总算千呼万唤“驶”出来啦。做为曾经的“福建前线”,一直以来仅靠条鹰厦铁路(江西鹰潭←→福建厦门)跟外面的世界联系着。出行是相当的艰难,不夸张地说:闽道之难,难于渡沧海。南北双城:省会福州和闽南厦门,也仅以324国道维系,不足三百公里的距离,却需要满满一天的“长征”。 国道必经之地的泉州,坐商行贾的尤其吃尽了交通不便的苦头。我只是偶尔乘坐过八九个小时的漫漫省城之路,或搭乘过达十几个钟头的悠悠双城铁道,更甭说进京的火车,挤得我“抗站”四十八钟头的不堪往事。想起来,这个中滋味真的叫感概万千。
如今继闽西的梅坎铁路,闽南漳泉铁路,闽东的温福铁路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甚至最为快速便捷的动车组,也终于给盼来啦。虽说新年伊始已经在山东兖州和青岛感受体验了风驰电掣的和谐动车,但一听说“海西”沿海高铁即将开通的消息,还是一样心潮澎湃。前前后后跑去“探班”数次,尽管没有买到泉州站售出的第一张动车票(让一位姓孙的老爷子捷足先登了,“遗憾”的是他买了两张五一节的票),不过第一趟第一班(流水编号:B000403)还是被咱“逮”个正着。
       套用一句刘谦(台湾魔术师)的台词:下面将是见证历史的时刻——2010年4月26日8:15分(实际到达时间)从福州(首发7:12分)开往厦门的首趟动车D6201次到达了泉州站。在一阵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鞭炮齐鸣,领导致辞中,停留了四分钟。马上,立刻地向鹭岛飞驰而去。我搭乘着这双“隐形的翅膀”(04车13号),一天之内奇迹地下跳厦门,上串福州,梦幻般地勾勒了一出双城记——倏尔!逛鹭岛,一鼓作气鼓浪屿;忽尔!游榕城,再鼓而上石鼓山。

       “题内”话:细心的人一看题目,一定心领意会——噢,老醉原来也看了《杜拉拉升职记》。呵呵,谁让老徐是咱的“梦中情人”?!不庸讳言,我家“大领导”也从不避嫌地宣称“心中偶像”是裴勇俊。韩剧陪着看多了,游记写得就有些话痨。确实真得感谢家里“大领导”的浪漫,破天荒地请我看了场电影,居然还是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片子。要命的是,我把那“劳什子”的纪念日给忘得一干二净~~~
 

                                                          鹭之岛,海之鼓

遐思冥想的一霎那,厦门站到了。
从泉州进站的那会儿,因为首发庆典和书记、市长的“保驾护航”,夹杂着“长枪短炮”的抢鲜队伍一下子乱了套了。以至连专用闸口都被挤爆,其实这也为领导们创造了一次极好的亲民机会不是。我虽然知道动车停留的时间,仅短短数分钟,心急如焚。但是依然在场面“失控”,以及“给领导让路”的忙乱声中,坚守了一位泉州市民的形象。毕竟连台湾东森电视台的媒体都出动了,万一要截取一幅标准的镜头都没有,岂不惜哉?
这样子的情景也让我记起了一段经历:有一次到某口碑载道的店铺买馒头,并不拥挤的人群,我习惯地甘于落后。却不断有人从我身旁捷足先登,眼看着一个个“敢为天下先”的满载而归,依旧排着队的俺,自然引来了异样的目光,不不好意思都不行。可见不想随波逐流,坚持自己底线的人是需要勇气的。但俺胆小怕事,既然达不到“普渡众生”的,但独善其身同样“功德无量”。正如一篇文章所说,《你不能把香蕉皮骂进垃圾桶》(详见《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4期第47页)
车厢内安顿下来,静静地让整个身心,跟随着飞速奔驰的动车飘动起来,荡漾在一片“小城故事”的回放之中。或许这就叫做看过矫情的,没看过这样子矫情的吧。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厦门的经历。那一场起夜后(找不到宾馆房里的父亲)的哇哇大哭是多么地酣畅淋漓,依稀泛起的(父亲胸前)带着浓烈呛人的烟草气息,常常让我心酸眼潮。即便这是一件并不光彩,而且常被人“贻笑大方”的童年“丑事”,现在想起来倒是一种无比荣耀的回忆。还有后来和奶奶、父亲,在小嶝岛面对金门炮弹袭扰的奇特“浪漫”的地洞奇遇之夜,不也刻骨铭心?
紧接的画面,则是二十五年前鹭岛的青春激扬,二十三年前和姐姐在鼓浪屿之巅的时空定格,乃至二十年前的“千年等一回”的相遇,如同穿越时空的动车,唰地涌上了心头。因此决定,再次去走一走曾经熟悉的中山路,逛一逛悠闲的鼓浪屿,登上凭海临风的日光岩之顶,找寻些许年少青涩的影迹。


     坐上开往“厦大”的公交,晃晃悠悠地沿着厦禾路,一直开到了思明南路。记得当年为了接“大领导”,提前一天到厦门蔬菜公司的李五一处投宿,早早地从鹭江道拐往厦禾路,徒步到梧村火车站。这事曾引起五一的同学蔡乌番的一顿好笑,这个乌番的老家在茂头乡下,有一年和五一他们去看桃花(好像是油菜花吧,五显才有漫山遍野、气势恢宏的桃花林),居然奇遇了我多年未见的大姑妈(名叫菜花)。原来茂头是“书面语”,“口语”中叫麻头。这么一转换让我想起了“麻头姑”来,经乌番的一番寻问,竟没有菜花此人。在村里一些老人的指点下,来到了一位叫栽的人家里,一看是大姑没错(大姑在这里改名为栽花,人们简称为栽),孩子眼中的印象是不会错的,姑妈却一脸雾水,这得诉说一番家史不是,一听是“乞儿”(我爸乳名)她噙着泪花地紧紧攥住我的手,连说都长这么“大汉”了。这般情形,跟以前在莲河(原属泉州南安,现划归厦门翔安)街头巧遇正在卖海蜊的“郭任姑”一样一样的,“郭任姑”名叫玉兰,除大姑叫菜花外,其他四位名字都是玉字辈的:玉菜、玉兰、玉和玉华。尤其自豪的是我小姑,当年厦门的“地下党”(联络站交通员)。
在思明路下车,这应该是郑家军占据厦门时起的地名。而中山路,路人皆知是纪念革命先驱(台湾称为国父)孙逸仙先生的,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条中山路。厦门的中山路,改为步行街了,挺适合喜欢漫游的我。

黄则和花生汤店(中山路总店)


在百年老店的黄则和花生汤铺子,喝了碗古早味的“土豆奶汤”。想来闽南语挺“到味(位)”的,清汤寡味的“水煮花生”熬到这个份上,怎一个“奶”字了得?后来的“牛奶花生”创意或许正源于此。“土豆”即花生,大家都知道是生长在地下的,小时候课本上有篇《落花生》的课文,记得老师布置写则读后感。由于老爸假期常带我去公社大队田间地头“捡漏”,我们叫“翻土豆”(也许是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的都不像后来“包产到户”那样仔细认真,我们每每都是丰收而归。当然都没有什么“颗粒归公”,不会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吧?)。我的作业在父亲的润色下,又是一篇丰富、生动的“范文”。而父亲的评语总是——以后注意要简炼,华丽修辞的词藻记得慎用,少用。哎,要是他老人家在世,看到这样的游记,不“敲脑壳”才怪呢。不过,那也是一种幸福!


这样子的走神,终究是会撞墙的。紧急“刹车”处是一根鲜艳的红柱,定睛一看——东方之冠(中国馆)。不会吧!难道我变幻到了上海?退后细瞧,原来是“山寨”的,名头倒不小:非常6+1儿童摄影会所(见图)。嘿嘿,厦门人总不缺乏“拿来主义”精神,譬如“国姓爷”郑成功、弘一法师、安业民烈士,乃至鼓浪屿的洋房别墅,连鱼丸都把大名鼎鼎的福州鱼丸给比了下去。土笋冻更别说,都快盖过安海原产地啦。
在中山路的尽头,鹭江道边的海后路邮局可是清朝末年的一处邮政驿站。百年历史的大楼,让人觉得也不过才那么一瞬间。进去盖了下邮戳,从地下通道“摆渡”到了轮渡码头。坐着鼓浪屿的“班车”过海,咸涩的海风扑鼻而来,使我嗅到了亲切而又思念的味道。入岛不收费,出来才交钱的“招数”也只有厦门人能够“标新立异”。实际上这是活学活用了“朝三暮四”的典故,起码就让“被习惯”了的初来乍到者,感到出乎意料的惊喜。

鼓浪屿


尽管今天并非假日,即使渡轮的往返次数几乎没间断过,轮船上一样是人潮滚滚。幸亏行程仅十来分钟。素有琴岛、海上花园和万国公馆之称的鼓浪屿,名气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海滩、洋楼、花园、晃岩,有山有水又没车轮滚滚,要是人再少点,确实足够“天地之悠悠”的。

鼓浪屿


对于走马观花者,鼓浪屿半天逛来足矣。即使是沿着沙滩环行漫步,我的一圈纪录曾经是三个钟点。如果想慵懒地喝个小酒,泡个海水浴,或优雅地喝杯咖啡,晒晒太阳,或泡一泡闽南工夫茶,一起聚在蓝天白云下“讲天捉皇帝”,再多的时光都不够。我也曾想在悠闲的鼓浪屿住上一宿,享受下听涛枕月,太阳晒到“脚撑”的日子,可是每次都“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头”。这回也不例外,今天的“任务”一来是见证福建高铁的历史时刻,二则特意到对岸的浪鼓屿——重上日光岩。
 

 
一般到厦门的旅客都听过这句“文宣”——不上鼓浪屿不算到厦门,不吃原巷口鱼丸不算到过鼓浪屿。呵呵,我是今天才知道的。而且是从日光岩下来在肉松店旁看到的广告,赶紧地找了去。
下了轮渡,在鼓浪屿没有所谓的“攻略”,实际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假如并不赶时间的话,大可多走些冤枉路,一路下来您会发现,其实并不冤来也不枉。喜欢大海沙滩的,沿着海岸线去追逐童年的梦想。喜欢民居别墅的,顺着龙头路随便拐进“巷子巷孙”(大街小巷之意)去感受独特建筑的古老与新颖。喜欢浪漫抒情的,找家有阳台的客栈,捧本书,泡杯茶,海天涛风中徐徐沉醉。喜欢拍照采风的,哪里都是亮丽的风景,就连忙碌中的您也是别人眼中的一景。剩下来就是喜欢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菽庄花园要去,郑成功塑像的皓月园得去(鼓浪石就在那片海域),八卦楼的钢琴博物馆还得去,门票不菲的日光岩更是非去不可。
算上今天,这是我三上日光岩了。第一次是单位五四青年节的春游,首张留影是让岩顶的照像点给拍的。双手抱着文件夹式的包,拘束地被“咔嚓”了。两年后又是五四节,独自跑到在开元区当护士的姐姐处,混了顿好吃的,在向红姐的陪伴下又再次到晃岩之巅,这回拍的自信多了,比较有“型”。
 

日光岩

 
再次来到日光岩,门票(60元)都“突飞猛进”啦,不过是有折扣的(文件公示:为活跃海西旅游云云,门票打八折),这点甜头还蛮吸引人的,最少起个“心理平衡”。前一年和老妈游厦门,也才四十元一张,老人家都舍不得。
故地重游,总是能“温故而知新”的。熟悉的日光岩寺,多了处弘一大师纪念园,当然得上去拜拜;光顾过的龙头山寨,是郑成功部将安营的旧址,“国姓爷”的纪念馆位于寨子的下面。
 

日光岩

 
而“漏网之鱼”的水操台,是当年郑成功视察水军操练的高台。然而,在我登上古老的“阅兵台”,却已见不到一丁点的大海轮廓。“观礼台”在亭台楼阁间,明显矮下了许多。不过以前失之交臂的古暑洞,现在依然冰凉如许。坐了一会儿,给最近忙于打扫“后花园”的 “山贼”发了个短信,勾一勾这家伙的“贼心”。咱今儿个游历的“双鼓”之城,毕竟是“山寨”的,曾答应过写篇《绝代“双鼓”》的向导方略,这一偷懒竟又是数年过去啦。
 

日光岩

 
山风拂过,凉意阵阵。一鼓作气,顺着台阶攀上了日光岩顶。顶上昔日空旷的岩坪,已为水泥台墩和围栏所包裹着。为了安全故,牺牲些原野气息,大熊猫依然是大猫熊。

日光岩

 
日光岩上,俯瞰底下林林总总的别墅洋房,围屋新楼鳞次栉比。照出来的片子,圆顶的八卦楼依旧那么醒目。对岸的厦门比起许多年前的“前不见高楼,后不见轮船”的荒芜,到如今繁忙的“涨潮声中万国商”的港口,和那“广厦千万间”的城市新颜,真的“换了人间”。
 

 
在游客们络绎不绝的拥堵下,这方巨石已不足以凭海临风了。台阶间交错,一对外地游客向我请教了一个问题:鼓浪屿的别墅在哪儿?愕然中,又问:金门在哪边?一指底下的房子,手指头又一转,喏!白茫茫一片的海域便是。失望的眼神顿时在他俩的脸上泛起,“毁人不倦”的我,顿时来了兴致,洋洋洒洒地指点了起来。譬如看别墅,得专挑弯街僻巷的老房子而去,咱们都不是专业人士,就甭管是这式或那样的什么风格了,看一看斑驳的墙壁,摸一摸长着苔藓的角落,在浓密的树荫下,抬头望一望爬满墙头的三角梅,爬山虎。想像着影片中浪漫小资的场景,或者走进去辟为营业场所的老房子内,深入地嗅一嗅那泛着些许霉味的古老之韵。

 
至于想远眺金门,厦门半岛并不真正靠近金门,就算吹得天花乱坠的“海上看金门”一日游,也只不过金门的离岛——大担、小担。而真正跟金门岛鸡犬相闻,近在咫尺的是厦门翔安区的大嶝和小嶝。城区之间有着快捷的公交接驳,先游过大嶝半岛曾经万炮齐轰的战地观光园,再从大嶝码头搭乘快艇,二三十多分钟就到了与金门一衣带水的小嶝。从滩头上望去,金门历历在目。
 

原巷口鱼丸铺(龙头路店)

 
挥手告别后,怀着这么一种助人为乐的成就感,我回到传说中的原巷口(龙山路62号),带着无限期望的味蕾,叫了一份鱼丸。这种用鲨鱼做成的肉丸,我也只吃出了重重的薯粉滋味。看来不是盛名之下的缘故,而是“见多吃广”使然的味同嚼蜡。
天忽然阴了,为了“赶场”我无法劝说自己留在岛上,再一次“义无反顾”地告别了琴声悠扬之岛。收到“山贼”代以问候鹭岛的简讯间,离开鼓浪屿的汽笛声终于拉响了。继续随着动车的极速飘移,我又“马上,立刻!”地转换到了石鼓山下的榕城。
 

石鼓山

石鼓山

石鼓山

菽庄花园

本篇游记共帮助了26288名厦门游客。版权归原文作者@老醉 原文链接,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QQ:2317881823
相关目的地:
1353张照片
相关目的地:厦门

游记目录